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项目 > 其他
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

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22 02:07:46

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在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客户为中心,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为客户提供检测、分析、还原等一站式服务,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

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食品贸易的快速增长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透明度的需求日益提高,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成为保障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环节。动物源性成分检测不仅涉及食品真实性验证(如防止以次充好或掺假行为),还与宗教饮食禁忌(如清真食品和素食产品)、过敏原管理(如对鱼类、贝类过敏人群)以及濒危动物保护(如禁止非法利用野生动物制品)密切相关。此外,转基因动物源成分的识别也成为现代食品检测的关注焦点。因此,建立科学、高效的检测体系是食品行业和监管部门的迫切需求。

检测项目

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

1. 物种特异性检测:如牛、猪、鸡、羊、鱼类等常见畜禽及水产品的DNA或蛋白质标记物识别;
2. 过敏原检测:针对蛋类、乳制品、甲壳类等易引发过敏反应的动物源成分;
3. 濒危动物保护检测:如穿山甲、鲨鱼等受保护物种的非法添加筛查;
4. 转基因动物源成分检测:针对基因编辑动物的衍生制品(如转基因三文鱼);
5. 加工制品溯源:鉴别深度加工产品(如胶原蛋白、明胶)的原始动物来源。

检测方法

目前主流的检测技术主要基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原理:

1. PCR技术:通过物种特异性引物扩增DNA片段,如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用于高灵敏度检测;
2. ELISA法: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蛋白质类标志物,适合未降解的原料检测;
3. 质谱分析:通过特征肽段识别动物源蛋白质,适用于热加工产品的成分分析;
4. 二代测序(NGS):对复杂混合物中的多种动物源成分进行高通量筛查;
5. 等温扩增技术:如LAMP法,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无需复杂仪器。

检测标准

国内外相关检测标准体系已逐步完善:

1. 国际标准:ISO 21572(食品中蛋白质类成分检测)、ISO 20813(DNA分析方法通用要求);
2. 区域标准:欧盟法规(EC)No 1829/2003(转基因食品标识要求)、美国FDA过敏原标识指南;
3. 中国国家标准:GB/T 38164-2019(常见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GB 31607-2021(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4. 行业标准:SN/T 3731.5(食品和饲料中常见畜禽成分的PCR检测方法);
5. 认证体系:清真认证(Halal)、犹太认证(Kosher)等对动物源成分的特殊限制标准。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微型化设备、人工智能辅助分析和区块链溯源技术将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和结果可信度。同时,多组学联用技术和标准物质数据库的完善,有望解决高度加工食品中动物源成分的精准识别难题,为全球食品供应链安全提供更强保障。

检测资质
CMA认证

CMA认证

CNAS认证

CNAS认证

合作客户
长安大学
中科院
北京航空航天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检测热点
2024-06-04
2024-06-04
2024-06-04
2024-06-04
2024-06-04
2024-06-04
2024-06-04
最新检测